PyCon Taiwan 2013 徵稿#

date:

2013/3/4

PyCon Taiwan 2013 call for proposals 延期到 3/11 23:59 截止收件 (http://tw.pycon.org/2013/zh/blog/2012/11/21/call-for-proposals-zh/,英文版為 http://tw.pycon.org/2013/en/blog/2012/11/21/call-for-proposals-en/)。請大家踴躍投稿。真正希望大家能以不顧一切 (?) 的心態,把你與 Python 有關的心得分享出來。

這個開場白有點怪怪的。在理想的狀況下,我是不需要寫這篇文章的。不過現實總和理想有點差距,所以我有責任在此說明情況,希望社群能支持 PyCon Taiwan 今年的努力。

PyCon Taiwan 需要你的投稿#

PyCon Taiwan 是一個技術研討會。這不是籌辦者特選的定位,而是基於我們以程式語言為主題這個事實,所自然推演而來的結論。技術研討會,或者直接說技術社群,最重要的是活力十足的技術分享。在研討會中,此表現為豐富而具互動性的技術議程。所以對 PyCon Taiwan 來說,各位 Python 愛好者的投稿,是研討會最重要的主角 (Python 娘 http://weijr-note.blogspot.tw/2013/02/python-debut.html 當然也是很重要的。Patches should go to weijr and are very welcomed)!

每一位使用 Python 的同好,我們都希望看到你的投稿。我們希望看到你站在講台上,和大家分享各種使用 Python 的心得。我想要強調,PyCon Taiwan 是鼓勵「心得的分享」。說起在研討會演講,我們很容易會想說要作出了不起的高段技術,好上台語驚四座。這雖然非常好,但其實 PyCon Taiwan 沒有要強調這種作風的意思。研討會提供的是「讓大家分享的場地」。身為技術人,其實我們無時無刻都在思考應用與實作。在這個過程中累積了許多有價值的心得。你勞心的成果必有可觀之處,也正是 PyCon Taiwan 所有的參與者想要的東西。

講者是最有收穫的人#

在技術分享中得益最多的是誰呢?是分享者。這是真的。施比受更為有福這句話,至少在技術領域裡,並不是道德家的陳腔爛調,而是堅實的經驗法則。站在台上和坐在台下,對題目的掌握程度完全不在一個量級上。在台上作報告的人要花十分的精力先研究清楚題目,再想出方法表達。演講的初稿多半亂七八糟,而要經過多次的修改,從各種角度精進講稿的內容後,才會作出稍微能讓聽眾接受的材料。聽眾只要聽聽看看講者苦心烹調的好菜就行。對講者來說,準備演講是很費力的工作。西諺有云 no pain, no gain。雖然辛苦,但在技術會議裡準備並進行演講,其實是整理技術非常有效率的手段。而因為研討會同時強調講台上下的互動,演講所能得到的意見回饋,通常也大大地快過寫作。

我大約可把上台分享的人歸為三類。第一是知識型的講者。他們滿富精力,常常會作出一些好有趣的東西,講出來嚇人一大跳。譬如我參加 PyConUS 2011 時,印象最深刻的就是 David Beazley (http://www.dabeaz.com/) 講的 Using Python 3 to Build a Cloud Computing Service for my Superboard II (http://blip.tv/pycon-us-videos-2009-2010-2011/pycon-2011-using-python-3-to-build-a-cloud-computing-service-for-my-superboard-ii-4896844)。David 的技術深度和演講技巧實為一絕。順道一提,David 是 PyCon Taiwan 今年請到的 keynote speakers 之一。這一類的講者通常早已明白分享的價值在於交流,因此樂於投稿,主動尋求與聽眾和參加者互動的機會。

第二類是宣傳型的講者。許多技術或服務的開發者會積極地在研討會發表演講,增加能見度。宣傳型的講者不像第一類的講者單純尋求討論的空間,而期待更有目的性的分享。請不要認為這一類的講者功利。宣傳者同樣樂於分享。他們的分享只是較具有針對性,在求知之外尋求其它的發展機會。因為有實際的應用,所以對與會者來說,宣傳型的講者容易拓展會議的多樣性 (diversity),是非常重要的成員。如果你想交流這類的題目,即使不完全與 Python 相關,PyCon Taiwan 都非常歡迎你的分享。

第三類是學習型的講者。這一類講者也許在演講上不十分有經驗,但投入了相當的精力研習技術。作為學習的一部分,這些講者要花不少時間建構演講的內容,然後上台分享。但在準備的過程中,講者要從許多面向來分析並改進講稿。這是私下研習技術所不容易作到的事。

這樣粗略的分類並不完全,但是方便我分析為何講者在技術分享中得益最多。對 PyCon Taiwan 來說,每一類以及沒有歸到類的講者,都是我們想吸引的對象。這其中最需要被鼓勵的是學習型的講者。如果你認為自己可以歸在這一類,我要繼續向你說明如何透過在 PyCon Taiwan 分享,來更快更有效地精進技術。

如何準備投稿與演講#

PyCon Taiwan 並不是同儕審查的學術會議,因此在投稿的時候只需要題目與摘要。你的題目和摘要只需要反應上台時所講的內容即可。在投稿的時候需要把所有的演講內容都準備好嗎?不需要。當然,你也不能外插地太厲害,到時候講不出東西來。不過題目和摘要都是你自己寫的,你自己完全可以控制。

所以你發現 PyCon Taiwan 與大部分其它的 PyCon 都是寫 call for “proposals”,而不是 “papers”,因為我們要你投進來的只是演講的「提案」,而不是演講本身。會後你可以把你的演講內容整理成論文,我們會協助你真的投稿到有同儕審查的 Python Papers (http://ojs.pythonpapers.org/) 去。例如去年在我們 PyCon Taiwan 講 TMSTAF 的 Bevis Lee,已經有文章登上去了 (http://ojs.pythonpapers.org/index.php/tpp/article/view/247)。

請注意,不必過度擔心你的投稿的「品質」。不要怕錯。尤其當你根本沒有投稿或發表的經驗的時候,犯錯實在是再正常也不過的事。你的摘要格式可能不統一或不符合一般要求。摘要內容可能混亂。標題可能不搭配摘要。或者你還會搞出各種大大小小我想也想不到的問題。這些都不該影響到你投稿的意願。當然,為了求進步,你是應該要把演講準備到最好。能不犯的錯誤儘可能都不要犯。但別掉進完美主義的陷阱,到最後什麼都沒作。你一旦開始準備演講,就會不斷地改不斷地改,永遠不會覺得自己作得夠好。這是常態。金庸到了這個年紀,都還在改他多年前的作品呀。說真的,你的演講品質是「我們籌辦者」要擔心的事情。你大可以在這一點上與 PyCon Taiwan 「合作」。PyCon Taiwan 所提供的環境,正是讓你拿來自我鍛練的機會。不要輕易放棄這個機會。

適巧看到 http://blog.roodo.com/ceibaca/archives/2107610.html <重寫之必要> 一文,相當準確地描述了鍛練寫作的方法。其實準備演講的原則也是一樣的,只是對技術演講來說,我們還會考慮到對技術本身的再思索。以下引用我認為最讓人受用的三段。

不幸的是,作家和學者就算有了靈感,也往往沒有辦法一口氣完稿。出於文壇/學界、編輯以及自己的嚴格要求,作家和學者必須不斷重新面對自己的稿件,一再重寫。坊間有時謠傳,有一種作家/學者七步成詩,一周就寫完代表作--但這種人是異數,這種謠傳也誤導人心,對於有心從事創作和學術的年輕人尤其有害。我自己不是那種人--我寫短篇小說時,同一篇小說重寫三次是很平常的事(從第一人稱觀點改成第三人稱觀點;把焦點從女主角移到男主角身上……);我寫博士論文的時候,同一個章節可以讓我重寫一百次(把過氣的甲論點從每一頁抽出;把尖銳的乙觀點植入每一頁)。

不必去羨慕、去效法那種「一口氣天才」,反而該要有不斷重寫稿件的心理準備--重寫的過程,很考驗人的耐心,也往往會挑戰一個人的自尊心;但是唯有忍耐重寫的過程,甚至學習去珍惜這個過程,才可能踏上出版之路。

在寫作路上,在讀研究所的過程中,我看過不少很聰明的同伴--他們極富潛力,但他們無法忍受重寫的過程。他們認為重寫就是恥辱,是失敗。於是他們放棄了筆。留下來繼續寫作和研究的人,其實並沒有比較聰明,而只是比較甘願重寫而已。

結語#

去年在 PyConTW 2012 結束後,我已經寫過,今年在議程上的目標絕不能只有翻倍 (http://solvcon.net/yyc/everydaywork/2012/06/15/pycontw2012_finale.html)。但如今的投稿狀況只能讓人用「失望」二字來形容。然而,我知道還有很多人因為種種原因而沒有投稿,故我撰此文,鼓勵所有應投稿而未投稿的人,把你的熱情和用心貢獻給台灣的 Python 社群。講台真的是 PyCon Taiwan 的核心。我向你保證,上台發表的你,不管之前有沒有演講的經驗,都會得到超過你所預期的回報!

不要退縮喔!你的貢獻會壯大台灣的 Python 社群。我們會是一個以技術為核心的群體。用謙卑的態度解決難題,以得著十足的快樂與滿足。你希望我們成功嗎?3/11 之前,來 http://tw.pycon.org/2013/zh/blog/2012/11/21/call-for-proposals-zh/ 投稿吧!